相关文章
友情链接

威海:五项优化改善农村吃住行 提升精气神

  9月14日讯 (记者 张晓博) “乡村文明行动”开展以来,威海市坚持优化空间布局规划、农村居住环境、农民生产环境、群众服务环境、城乡文化环境,促进了城乡文明一体化、推动了居住方式生态化、生产方式标准化、生活方式现代化、文化生活常态化。  “五化”不仅整治了“脏乱差”,建设了“美亮净”,改善了“吃住行”,而且提升了“精气神”,为乡村文明行动的顺利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城乡发展一体化:村里有了生态度假庄园  在文登市金岭山庄,村民于国波正在烟波浩渺的生态湖边纳凉。就在两年前,他还想不到自己能过上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金岭屯村原本是文登市一个发展相对落后的村庄,三年前,金岭屯村与西楼社区实施强弱联合,由西楼社区投资1.2亿元在金岭屯村原址建设金岭山庄新型社区,同时还建起了大型无公害蔬菜大棚、豆腐坊、榨油厂等经济实体,原金岭屯村的村民变成了新社区的工人,不仅收入增加了,生活条件也大大改善。  这两年,文登市通过强村带动、村企联合、开发改造、园区整合等多种形式,启动了26个村的居住工程,开工面积81万平方米,农村安居工程走在了威海市前列。  记者了解到,按照规划,威海各市区针对不同村庄特点,在经济相对薄弱村、内陆山区村,依据村镇体系规划,在城中村、开发区周边村、镇驻地村和经济强村等,重点实施农村居住工程,进行旧村整体改造,配套规划建设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方便群众生产生活,改善村容村貌,让农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居住方式生态化:千里海岸线 一幅山水画  “千里海岸线,一幅山水画。”这句话,说的就是美丽的威海。“海在城中,城在山中,楼在林中,人在绿中。”同样是说威海。  在乳山市大陶家村,50多岁的村民高贵兰,搬进了村里统一盖的高层小区,令高贵兰特别满意的是,站在自家的南北的阳台上,都可以看到不远处的海岸线。像高贵兰家里一样,乡村文明行动以来,威海市为叫响城乡一体的宜居城市品牌,以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与保护为突破口,加大力度,强化措施,推动了居住方式的生态化。  从2010年起,威海在全市推广了“环境+社区+产业+文化”的“四位一体”的整治模式,各级财政累计投入整治资金5.43亿元,带动社会投入4.57亿元,完成了800个村的整治任务,共清理“三大堆” 35.5万处,清理乱搭乱建16.9万处,清理污水沟2.4万条,硬化道路591万平方米,安装路灯15523盏,栽植各类苗木767万株。计划再用三年时间,全市所有需要整治的村庄将全部整治完毕。  大动作带来大变化。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威海市的生态环境得到全面改善,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群、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区、联合国人居奖等荣誉称号。  生产方式标准化:产业化让腰包鼓起来  “2011年,我们村因发展‘渔家乐’获得政府发放的15万元奖金,并被山东省旅游局评为山东省旅游特色村。”乳山市海阳所镇南泓南村在村支部书记宋合光的带领下,2010年开始发展“渔家乐”,截至日前已构成35家接待户、年接待游客3万人次、年旅游收入达40万元、户均可增加纯收入10000元以上,成为乳山市首个“渔家乐”特色旅游村。  在乳山市旅游局的指导下,村里成立了南泓海霞旅游服务有限公司,制订了治理、标准、客源、结算、采购、菜谱六统一标准,对渔家乐实行统一治理,确保服务质量及其治理水平。  产业化的经营,标准化统一化的生产方式,让威海越来越多的农民富了起来。威海市以争创现代农业示范区为契机,加快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坚持走产业生态化、产品高端化的路子。2011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334元,保持了两位数的增幅。  威海还充分发挥农村山水景观、田园风光、生态环境、民俗文化等资源优势,拓展农业的功能,积极发展休闲观光、生态旅游业,逐步把乡村旅游业发展成为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的新亮点。全市已发展各类休闲观光农业园区555个,从业人员8800多人,年接待游客66万人次。  生活方式现代化:“谁说村里不如城里”  20多年来,令西霞口集团总经理梁军党自豪的西霞口村,谜一样从齐鲁大地脱颖而出,从迅速摆脱贫困,到家家住上洋房别墅,再到荣获“全国十佳小康村”,西霞口演绎着令人激动的传奇。  “这是一个特别的村子,严格来讲,这里已经不再是个‘村子’了。五大产业并驾齐驱,总资产超过50亿元,这样的‘村落’,在中国也没有几个。” 梁军党说。在这里生活,哪里会比城市差呢?  像西霞口村一样,如今威海有更多的村子,生活条件越来越现代化。近两年,市及市区财政安排专项资金,组织进行“村村通”自来水、柏油路等“回头看”活动,对老化失修工程修复完善,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努力让广大群众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在威海,农村学校生均年公用经费均超过省定标准,全市新农合、新农保覆盖率均达到了100%;农村低保和五保老人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做到应保尽保和愿进全进。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成就突出,按照辐射半径2公里、覆盖人口2000人的标准,在一些中心村、大村、经济强村规划建设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为群众提供日用品超市、农资销售、医疗卫生、休闲娱乐、教育培训、治安调解、社会保障等全方位的生产生活服务,打造十分钟生活圈。截至2011年底,全市已规划建设了722处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服务周边2000多个村。  文化生活常态化:文化大院里过上夜生活  在南海新区东浪暖村社区服务中心,每当夜幕降临,妇女们聚在一起表演节目,还有部分村民在网吧、图书室里学习。据悉,自今年全省“乡村文明行动”启动以来,南海新区不断创新活动载体,丰富活动内容,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改善村容村貌,农民文化素质和文明程度持续提升。  目前,南海新区已新建一处大型综合文化站,拥有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站点47处,建成了12处农家书屋,藏书量达18000多册,惠及群众3.5万人。通过“文化上墙”的形式,南海新区打造出一条条农村文化长廊,让群众接受中华传统美德教育。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不仅改善了村庄面貌和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而且还转变了农民的生活习惯,提升了农民的文明素质,极大调动了农民群众建设新家园的积极性,增强了农村干部建设新农村的信心和决心,推进了农村基层的民主、文明与和谐。2011年底,全市建成文化信息资源共享规范化基层站点530个、共有农村文化大院2369个、农家书屋1129个,对在农村传播先进文化,提高农民素质发挥了重要的阵地作用。

1、山东广播电视台下属21个广播电视频道的作品均已授权齐鲁网(以下简称本网)在互联网上发布和使用。未经本网所属公司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山东省广播电视台下属频道作品以及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