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友情链接

威海义务植树造林绿化活动扫描

  ■志愿者义务植树热情高涨,爱绿、护绿、造绿、养绿已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

  ■实行义务植树包山头责任制,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全部承包山头地块,做到包栽、包活、包管理、包成林,一包几年不变

  ■双岛林场已由建场之初的1070亩荒地变成7160亩的国家级森林公园,其中人工造林面积近6000亩

  自成立地级市以来,威海历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义务植树工作,全市各级把绿色通道、退耕还林地、“四荒”等作为开展全民义务植树的主战场,在这些造林地建立了义务植树基地,动员社会各界和广大干部群众投资投劳,参加造林绿化活动。

  多年的义务植树,如今成果如何?在第37个植树节来临之际,记者进行了实地探访,了解义务植树成活率和成林率。记者发现,昔日的荒山已成郁郁葱葱的山林。穿插种植的柞树、黑松、雪松等,既绿化了荒山又美化了城市景观,为美丽威海增添了一道道靓丽风景。

  据统计,截至目前,威海市林地面积达36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41.6%,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7.9%,人均公园绿地面积25.1平方米。

志愿者义务植树。

  志愿林

  有人栽专人管

  苍翠的黑松、挺拔的雪松、小枝密集的龙柏、枝头渐绿的樱花……记者在市区古寨西路与昆明路交叉路口东南侧看到,一片生机盎然的树林“端坐”山上,像个大盆景镶嵌在高楼中间,一块写有“共青团绿化园”的牌子竖立在中间。

  “每次路过这里,看到小山坡上的那片树林,就感觉格外亲切熟悉。”团市委党组成员、办公室主任丛日奎说,位于阮家寺北山坡上的这片树林,是2005年至2006年团市委组织人力栽种的,他就是当年的栽树人之一。

  在丛日奎的印象中,当年市林业局给团市委分派了阮家寺北面的山坡,各级团干部在此植树。“我们连续两年春天在那里参加义务植树,前后有二三百人参与其中。”丛日奎说,两年时间里,在近三百亩的山坡上种满了树,当年林业部门提供了黑松、龙柏、雪松、樱花等十多个树种供栽植。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如今望着满山的挺拔青松,丛日奎感慨不已:十年前这里还是一片遍布废弃果园的荒山,当年栽植时不过七八十公分高的小树苗,如今挺拔昂立,已成为城市“绿肺”的重要组成部分,让来往的行人在喧闹的城市中,也可亲近自然。

  阮家寺北山当年的树苗存活率达到90%,这和后期养护工作密不可分。据高区田和街道办阮家寺社区工作人员徐振江介绍,团市委于2006年在阮家寺山上植完树后,树木养护工作移交给阮家寺社区。

  “十多个树种形成混交林,有效防止了病虫害发生时对树林的损害程度。”徐振江说,从2006年夏天开始,他们开始组织人员给树苗浇水,并进行扶植等日常养护工作。居委会还安排人专门管护那片林子,社区居民中也有志愿者经常过去照看。

  据徐振江介绍,随着城中村改造,有很多人想买走那片林子,但为了保护山上水土,更好地在城中起到绿化作用,居委会拒绝了。

  近年来,我市志愿者义务植树的热情不断高涨,爱绿、护绿、造绿、养绿已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各行各业党团、青年纷纷加入到义务植树活动当中,如今“青年林”“三八林”“读者林”“青松林”“爱心林”等义务植树基地遍布全市。

  据林业部门工作人员介绍,志愿者栽植的志愿林大都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植树后移交给当地村庄和居委会进行后期养护,以保证成活率和成林率。

工人在双岛湾林场准备树苗。

  部门包山头

  三包服务促成林

  眼下正是春季森林防火的关键时期。记者在高区怡园街道槐云居委会后山上看到,一块“森林防火 人人有责”的石碑赫然立在路边,提醒行人时刻注意森林防火。记者注意到,山上的树林已经用铁丝网围栏围住了,防止市民随意携带火种进山。

  “这里是当年部门包山头义务植树的地方,眼前的是由当时的教育局包种的,现在长势真好,满山青翠。”市林业局工作人员指着眼前的那座山说。

  记者看到,山上靠海的一边都是黑松,另一边则都是柞树。“作为沿海防护林,我们主要考虑的是黑松和柞树,它们适应能力强、耐干旱,现在看来,显得树种比较单一。”该工作人员说。

  “我记得2006年来怡园街道工作的时候,这片林子就有了,近几年自然生长得挺好,现在我们重要的任务是做好森林防火工作,看管好这片林子。”高区怡园街道林业站负责人魏建松说。

  如今,驱车行驶在威海的城市道路上,绿化林木包裹着山丘,满目青翠,给人神清气爽的感觉。处处绿化,是威海的一大优势,让人可以呼吸到新鲜洁净的空气,威海人也以此为傲。这些都是多年绿化带来的效益,真正应了那句“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古训。

  “栽树简单,关键是植树后的养护,部门包山头必须做到包栽、包活、包管理,一包就是三年。”林业部门工作人员介绍,1999年开始,我市在对可视荒山绿化方面,实行了义务植树包山头责任制,全市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全部承包山头地块,做到包栽、包活、包管理、包成林,一包几年不变,并全面推广开来。

  为强化责任意识,我市当时还将各区市造林绿化和市区包山头义务植树列入年度考核。“那时候栽植的树种虽然单一,但是成活率非常高,都在90%以上,包山头绿化成效显著。”该工作人员说,

  通过建立义务植树基地,有效地克服了过去造林只求数量、忽视质量的现象,从根本上扭转了过去“年年造林不见林”的状况,出现了“栽一棵、活一棵,造一片、绿一片”的良好局面。

青少年绿化园。

  林场绿化

  荒滩变“绿肺”

  沿着烟威高速驶入威海,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双岛林场浩瀚的松树林。在威海影视城南,还有大片1米多高的黑松树正在茁壮成长,南边一个个树坑已经挖好,等待新树木的到位。据双岛林场工作人员介绍,这些黑松,是去年植树节时十多家企业共同栽种的。

  据双岛林场场长吴家宝介绍,威海影视城南侧去年栽植了300亩黑松,这片黑松幼林东侧还有300亩幼苗正在生长。“去年这600亩的树苗成活率达到95%,远超国家标准。”吴家宝说,近几年,前来双岛林场植树的企业逐年增加。

  与双岛林场相邻的威海西郊热电厂就是众多植树企业中的一员。“我们厂已经连续10年在植树节前后到双岛林场植树了。今年从3月9日在林场北面开始植树,当天共栽种了2000棵红栎。过两天,还会有一批工人过去栽树。”威海西郊热电厂厂长王强介绍说,从西郊热电厂建厂以来,他们每年都会派年轻工人轮流义务植树。

  眼前是黑压压的松林,但这片绿色屏障前身是望不到头的荒滩沙地。“双岛林场沿海以前多是废旧的虾池,林中树木多是在回填土上栽种的松树。”吴家宝说。

  据了解,1959年双岛林场成立时,只有三四名护林员,现在护林员也只有30余名。“双岛林场占地7160亩,有林面积达6000亩,仅靠我们林场职工植树是远远不够的,多亏了每年来参加义务植树的企业和市民。”吴家宝说,企业来植树,他们负责后期养护,近年来平均每年新增林地100亩左右。

  如今,建场之初的1070亩荒地已变成了7160亩的国家级森林公园。其中,人工造林面积近6000亩。

  一片片荒滩变成一片绿地,离不开林场护林员的辛苦劳作。为保证幼林成活,促进林木生长,林场职工需要对树木进行抚育。

  “浇水、培土、扶植、防治病虫害等,不同季节,需要对树木做不同的养护工作。”吴家宝介绍说,比如冬春季,要及时修剪树木基部的侧枝和过密枝、清理林地杂草和枯枝落叶等,同时还要防止森林火灾的发生,各项工作要面面俱到,全力保证树苗成活。(记者 刘元玉 谢菁)